
中轴线历史悠长,闻名古今美名扬。思维驰骋有联想,呵护养护是方向。
“内九外七皇城四”,是说内城城门九座、外城城门七座、皇城城门四座。以前的文章也曾经有叙述:中轴线不是一根笔直的线,而是推开一扇厚重历史记忆长河的大门。中轴线,概括是从南端永定门至城北钟鼓楼的钟楼,全长7.8公里。中轴线附近的建筑及建筑群,每组及单个建筑都饱含着文章故事。
先写核心部位,就是天安门对面的天安门广场。首先屹立于天安门广场最前面的国旗旗杆,原件是工人制造的,旗杆高耸壮观挺拔;国旗由曾联松先生设计,部分国旗原件在国家博物馆珍藏着。广场南端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,铭记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。天安门广场西侧为人民大会堂,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(原为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)。
天安门广场上的设计建筑,充分体现出老一辈设计师、工匠辛勤劳动的付出与他们的聪明才智。
由广场南行,街市铺面栉次鳞比,赫赫有名的大栅栏便在此处,它见证了前门地区曾经的辉煌。这里老字号集聚,如同仁堂、大观楼电影院、瑞蚨祥布店、内联升鞋铺,还有大栅栏第一、第二百货商场及儿童用品商店等等。马路东侧则为鲜鱼口胡同,如今已是热闹的美食街。
再往南,便是天桥。这里有天桥商场,曾是天桥艺人卖艺的地方,还流传着“天桥八大怪”的传说。天桥剧场在当年,是上演芭蕾舞剧的神圣场所。南中轴线上,还有天坛公园、先农坛等古迹。北京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,从明朝弘治年间起步,到嘉靖朝时扩建步伐加快,包括祭天的天坛(曾有“天地坛”之说)。
从天安门往北,就是北中轴线。北中轴线变化很大:原来戒备森严的皇家禁地紫禁城,如今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游览的地方;曾经禁锢的封闭道路,也变成了畅通之路。过去,皇帝走的路叫御路、御道,防护的河流叫御河,警卫部队叫御林军,皇帝亲自征战叫作御驾亲征。中轴线中心位置的紫禁城(故宫博物院)附近,北海、景山昔日的皇家禁院,也早已成为人民群众休闲赏析的地方。鼓楼附近的万宁桥(又称后门桥)、镇水神兽,以及西边的广福观,还有钟楼、鼓楼,都有着悠久的历史,钟楼更流传着美丽又凄惨的传说。
古代的设计建设都有严格的界定,有的特殊地方还与风水堪舆密切相关。城墙、城楼、护城河环环相扣,各司其用,城楼有专用功能,各设施也有特定的使用作用。
护城河也有区分:围绕皇城、皇城内外,皇家使用的护城河分别称为内金水河、外金水河。
紫禁城附近显著位置的福佑寺,因与清圣祖(康熙皇帝)有关而显赫;雍和宫也因曾居住过清世宗(雍正皇帝)而特殊——雍正皇帝搬离后,此处便不允许别人再居住,这正是等级森严的具体体现。
游走于中轴线,除了能欣赏优美的古代建筑,还能在浓厚的历史长河中畅游。大美北京,中轴线恰似镶嵌其中的奇珍异宝,起着“祥云托月”的作用,美感无比,赏心悦目。老北京的中轴线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,恕我笔拙,不能一一细述,见谅!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